路博邁為投資人回顧與展望本週金融市場三要事。
回顧過去:
1. 貿易消息反應市場走向
- 美國宣布額外對中國總額2,000億美元的進口貨品加徵10%關稅,而非原先提出的25%,標準普爾500指數及道瓊工業指數在消息宣布後創歷史新高。
- 固定收益方面,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至3.08%,是數個月以來的高點。貿易緊張關係緩和及美國經濟景氣穩健,繼續促使投資者偏向投資股票。(FactSet)
- 基於市場相信,一旦全面爆發貿易戰,美國所受的影響將少於其他國家,促成了美元的強勢。不過,隨著投資者認為貿易緊張關係已逐漸緩和,致使美元匯價在上週四下跌至兩個月以來的低點。
- 儘管貿易問題仍將是主要關切的議題,但投資者的焦點將轉移至盈餘等基本面因素(新一季財報將於數週後開始公布),以及美國經濟景氣的狀況。
2. 安倍晉三連任日本首相;日本央行維持低利率不變
- 安倍晉三再次連任執政自民黨總裁三年,也成為戰後日本執政期間最長的首相。自2012年自民黨上台以來,安倍推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引領日本經濟回穩,而日圓貶值有助於提高企業獲利、促進旅遊業和創造健康的就業市場。
- 在接下來的任期內,安倍計劃降低民眾的教育支出和設立外國勞工計劃,同時鼓勵生育以解決日本人口萎縮的問題,並且應對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威脅。
- 日本央行決定維持低利率。安倍在連任後將與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商討,推動日本央行資產負債表正常化的計劃。
3. 考慮到市場波動,投資者轉投防守型類股
- 雖然標準普爾500指數及道瓊工業指數表現強勁,但投資者對股市的態度日漸謹慎,造就防守型類股例如民生必需消費品(2.8%)及電信類股(3.2%)在本月表現較佳。(彭博)
- 這些類股通常在市場較為波動及股利分配成為更重要的報酬來源時表現理想,但在市場上漲時則表現較落後,漲幅相比週期性類股為低。年初至今,防守型類股的表現仍然落後於週期性類股。
- 此外,投資者也開始提高現金配置比重以應付市場波動性。全球基金經理的投資組合目前平均已將現金比重提高至5.1%,是18個月以來的最高水位。(美銀美林)
展望未來:
1. 聯準會可能進行升息
- 基於勞動市場收緊,但債券殖利率曲線形態可能呈現反向跡象,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FOMC)在本週二及週三(9月25日–9月26日)的利率會議將需要作出艱難的決定。
- 投資者正等待聯準會對經濟成長、通膨率及2021年目標利率的預測。較低的目標利率及成長預期,有助於經濟軟著陸。
2. 義大利將公布預算案
- 義大利執政聯盟包括「五星運動黨」及「聯盟黨」將於本週四(9月27日)公布2019年財政預算案,兩黨曾向選民承諾,將引進單一的所得稅率,並為全民提供普遍基本收入。
- 不過,這些政策將需要擴大支出,可能導致義大利在2019年的預算案超過歐盟對成員國所訂定之佔國內生產總額3%的限制,引起歐盟官員和投資者的關注。
3. 美國政府支出法案有望通過
- 美國聯邦政府的經費將於本月底用完。國會參議院在上週通過短期的支出法案,為政府機關提供資金直至12月7日。
- 眾議院將於本週對該法案進行表決,但川普曾威脅若國會不撥款修築在美國及墨西哥之間的圍牆,將關閉政府。因此就算法案獲得通過,總統最後是否簽署生效仍屬未知數。